精细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以下统称精细化工)是推动石化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关乎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绿色低碳发展、民生福祉改善。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9部门联合印发的《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工信部联原〔2024〕136号)要求,聚焦全省石化化工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引导精细化工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结合我省石化化工产业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推进产业集聚发展
(一)支持产业集群提能升级。推进九江市炼化一体化产业集群创建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支持九江市精细化工产业集群、景德镇市精细化工产业集群、赣州市氟盐新材料产业集群、吉安市氯碱和硅基新材料产业集群、永修有机硅新材料产业集群创建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对获评***和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按相关政策规定给予支持。
(二)推进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严格按照《化工园区建设标准和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工信部联原〔2021〕220号)、《江西省化工行业规范化管理办法》(赣工信规字〔2025〕1号)等要求,统筹高标准保护、高水平安全和高质量发展,开展化工园区竞争力提升行动,培育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创新驱动力强、智慧化水平高、在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较大影响力的化工园区。
(三)加强入园化工项目评估。新建危险化学品生产项目(与其他行业生产装置配套建设的项目除外)必须进入一般或较低安全风险的化工园区,引导园区外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进入一般或较低安全风险的化工园区。化工园区应建立完善入园项目评估制度,建立完善并严格落实化工园区危险化学品“禁限控”目录,入园项目需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和园区产业准入要求,聚焦主导产业择优引进强链、补链项目,着力打造特色鲜明、链条完整的化工园区。
二、推动产业协调发展
(四)明确产业发展重点。各地要统筹资源环境要素禀赋、产业发展基础、市场容量及“双碳”目标,加强区域间产业上下游对接合作,积极延伸布局精细化工产业。支持九江市重点发展绿色智能炼化一体化、精细化学品,景德镇市重点发展功能高分子材料、精细化学品,吉安市重点发展盐卤药化、电子化学品、硅基新材料,赣州市重点发展氟盐新材料,抚州市重点发展香精香料、化工新材料。
(五)规范园区外化工企业发展。统筹考虑精细化工产业实际,鼓励化工园区外规模总量相对较大、经济效益突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安全环保设施及生产体系较为完善的现有大型或骨干化工、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申请认定化工重点监测点,为企业后续发展奠定可靠保障。指导化工园区外的化工企业,按照国家和我省有关产业政策要求,实施石化化工产业链固链强链项目。
(六)推动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围绕芯片、半导体及光电显示材料等电子信息产业需求,大力发展光刻胶、高纯试剂、湿电子材料、电子特气等电子化学品。围绕新能源,航空航天、汽车、健康医疗等需求,大力发展锂电池电解液、高性能橡胶、高性能纤维、生物化工、密封材料以及氢能综合利用,促进精细化工产业与下游产业协同发展。
三、提升有效供给能力
(七)推动产业强链补链延链。石油化工行业要重点做好烯烃、芳烃利用,发展高端聚烯烃、高性能纤维、工程塑料、特种合成橡胶、高性能胶黏剂等,打造“PX(芳烃)—PTA(精对苯二甲酸)—PET(聚酯)—终端产品”产业链。化工新材料行业要打造有机硅单体—中间体—硅油、硅橡胶、硅树脂、硅烷偶联剂—终端制品应用的有机硅产业链以及氢氟酸—含氟单体-含氟聚合物、含氟精细化学品的有机氟产业链。生物化工行业要大力发展乳酸、1,3-丙二醇、戊二胺等生物基化学品,聚乳酸、聚碳酸酯等生物基聚合物等,重点打造非粮生物质资源利用的生物基材料体系。氯碱行业要打造氯气深加工产业链和氢气深加工产业链,重点发展AC发泡剂、氯化钛白粉、高纯氯乙酸、己二酸等产品。
(八)加快关键产品攻关。围绕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工业母机、医疗装备等需求,采用“揭榜挂帅”“赛马机制”等方式开展协同创新,提升短缺产品供给或替代能力,加快提升高端聚烯烃、高性能合成树脂与工程塑料、氟硅新材料、特种橡胶、高性能纤维、高性能膜材料、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高端染颜料、特种涂料、特种胶黏剂、专用助剂和油剂、新型催化剂、高端试剂等领域关键产品供给能力。
四、强化科技创新
(九)支持创新平台建设。推动产学研用深入融合,促进上下游协同创新和生产应用示范引领,支持企业建设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制造业创新中心等,推动创建智能微纳连续制造省级实验室。鼓励有条件的化工园区建设中试基地,积极开展关键工序和新工艺中试,推动研发成果加快转化为生产力。引导石化化工企业联合相关企业、高校、院所等组建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对获批***及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按相关政策规定给予支持。
(十)强化技术攻关。石油化工行业要做好芳烃、烯烃等产品的高端化利用和研发。化工新材料行业要力争高分子功能性材料、氟醚及氟树脂开发技术以及含氟中间体的绿色制备技术、绿色降解材料生产技术等取得突破。专用化学品行业要进一步提升塑料助剂、高端涂料和新型农药、颜料、染料生产技术。氯碱行业要拓展高附加值的含氯含氢生产技术。对纳入省重点创新产业化升级工程、省重大科技专项、省重点研发计划的项目,每项按相关政策规定给予支持。对纳入重大科技成果熟化与工程化研究项目支持的,每项按一定比例给予后补助资金资助。
(十一)推动改造提升。鼓励精细化工企业对标行业标杆实施安全化、绿色化、智能化改造,推进重点监管的危险工艺按照国家和我省要求,加快全流程自动化改造或低风险替代。加快老旧生产设备、用能设备更新,加强低泄漏设备推广应用。推动产学研用单位联合开发一批本质安全、降碳减污、资源高效综合利用共性技术和成套装备。鼓励链主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协同化技术改造。
五、强化数智赋能
(十二)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示范标杆。支持九江市、赣州市积极打造省级产业大脑,发挥省级有机硅产业大脑引领作用。鼓励石化化工企业积极打造数字化转型示范标杆,对获评省级“数字领航”的,每家奖励500万元;获评省级“小灯塔”的,每家奖励100万元;获评省级“数智工厂”的,每家奖励100万元;获得省级石化化工行业“产业大脑”的,按照投入的一定比例给予500万至1000万元奖补。具体按照《关于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若干措施》执行。培育一批企业型、区域型、行业型、综合型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引导开放大企业数字化平台和供应链,引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十三)推广一批智能化技术和装备。支持有条件的精细化工企业设立立体仓库、导轨及人站式自动取料、红外识别无人叉车、色浆研磨自动控制、搅拌釜自动清洗、VOC在线监测等。推广工业操作系统、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在自动配方调整、柔性生产制造、供应链协同等方面的应用。基于大数据迭代完善工艺控制模型,推动精细化工企业提高产线利用率,逐步构建多品类供应链线上网络。
(十四)推进一批子行业智能化发展。石油化工行业要探索推进智能管网、智能物流、智能服务等相关配套建设,建立较为完善的石油化工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为其他化工行业提供典型应用示范案例。专用化学品行业要重点推广“5G+机器人作业”“5G+智能巡检”“5G+VR培训”“5G+AR远程指导”等一体化应用场景,加强高危险性生产单元的安全监测,降低安全风险。化工新材料行业要鼓励利用先进的危化品输送、投料、反应、分离和干燥等设备以及SIS、DCS等智能控制手段,达到全生产过程的密闭化、管道化、连续化、自动化,提升企业质量控制与追溯及安全管理能力水平。氯碱行业要加强主要能源介质产、存、耗数据的动态采集,实现对各类供能和用能设备及过程的实时监控、异常报警和分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六、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十五)持续推进“双碳”。推进石化化工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支持一批企业创建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打造一批绿色园区和零碳园区。严格执行国家现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两高”项目等规定和能效、环保、安全、质量等强制性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严格限制炼油、磷铵、电石、黄磷、用汞的(聚)氯乙烯等行业新增产能。鼓励企业新建化工项目采取先进适用的工艺和装备,单位产品能耗、物耗和水耗及污染物排放等达到先进水平。
(十六)持续推进节能减排。大力推进节能增效和减污降碳,加快行业节能技术装备创新和应用,推广新一代清洁高效可循环生产工艺、节能减碳及过程强化技术等,持续推进典型流程工业能量系统优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鼓励污水资源化利用,推进废塑料、废弃油脂、废橡胶、废盐、磷石膏回收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发和应用,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培育精细化工循环利用新模式。
(十七)推广一批绿色安全技术。安全化技术方面,推进连续硝化、连续加氢、连续(定向)氯化、连续氧化、连续氟化、连续酯化、新型烷基化、连续胺化(氨化)、连续重氮化、水解、微通道、分步结晶、真空精密精馏等连续化工艺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应用,提升农药、染(颜)料、助剂及中间体等生产过程安全性。加快化工风险预警、智能评估与管控技术推广应用,实现反应安全风险定量评估,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绿色化技术方面,要加快高效催化、生物催化、反应精馏、超重力、密闭化技术,有毒有害及高VOCs含量原辅材料替代技术等研发与推广应用,源头减少有机物排放。开展农药副产物资源化无害化、废盐酸氧化、废硫酸裂解等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等研发与推广应用,实现工业废物资源化利用。推广低成本电催化氧化、高温焚烧、低温冷冻等高盐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技术,高浓度含盐废水(工业废盐)安全化利用技术。
七、实施强企育才行动
(十八)提升龙头企业竞争力。推动大型石化化工企业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升级需要,围绕产业链重点环节,通过战略合作、兼并重组和专业化整合产业链上下游,提升国际竞争力、产业链控制力。
(十九)培育壮大中小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发挥“链主”作用,将配套中小企业纳入重要产业链供应链管理。培育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对首次获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单项**企业按相关政策规定给予支持。引导中小企业锚定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和典型应用场景,打造专业特色业务,巩固提升国内及全球市场地位。
(二十)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产教融合发展,促进职业教育与精细化工产业协同发展。完善石化化工行业引人留人用人政策,实施有关人才支持计划,选拔培养一批高水平技术、技能、管理人才。支持建设一批石化化工行业人才培养和安全提升公共服务平台,引导高校加强精细化工等领域学科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适配度。发挥专家团队、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作用,加强企业指导服务,提供决策咨询,为促进石化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